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业炒股配资网,“党的事业,人民的事业,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。”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,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用担当与奉献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。
洪水中的红色防线
“2023年海河‘23·7’流域性特大洪水,是我们水峪嘴村所有村民难以磨灭的记忆。”谈起那年抗洪,胡凤才至今心有余悸。
村子依偎在永定河畔,背靠连绵的群山,平日里山清水秀,可在那场灾难中,却成了洪水夹击的“重灾区”。村内通信、水电气中断,道路满是淤泥、树枝与垃圾,房屋被淹,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岌岌可危。
“我一接到气象预警,就立刻组织就近党员和其他青壮年挨家挨户通知撤离。我跟他们说,一家都不能落下,必须保证每个人的安全!”
在转移过程中,年近60岁的胡凤才也拿起铁锹清淤,合力为村内老人清理出一条救援道路。在胡凤才和村“两委”干部的帮助下,经过三次转移,全村人的生命安全终于得到了保障。
淤泥上的重生密码
洪水退去,村子一片狼藉,堆积了约7万立方米淤泥,远超妙峰山镇其他村子总和。
胡凤才没有退缩,迅速带领党员和村民投入灾后重建。村口退伍军人活动室成了临时指挥部,他对着灾后图纸日夜研究。每天实地踏勘,依据实际调整清淤方案。“泥太硬就用水冲,一定要把路变回原来的样子!”
在他的鼓舞下,党员、村民和帮扶队伍顶着烈日坚守清淤前线。大型机械轰鸣,人们劳作声声,奏响灾后重建的激昂乐章。施工队伍进场仅72小时,主干道、村内企业厂房、操场等公共区域清淤任务全部完成,为村子恢复正常生活创造了条件。
重建期间,胡凤才时刻关注村民情况。有村民家房屋被定为“局部隐患”,他多次前往查看,督促加固修缮。得知62户受损燃气采暖炉更新费用不够,他积极协调,争取到政府补贴80%,解决村民过冬难题;70余户墙体外立面受损,也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保温层修复。从恢复供电到完成受损房屋修缮翻建、天然气供应、道路和排洪渠修复等工作,赶在北京市供暖前修建好绝大部分基础设施,保障村民温暖过冬。
2023年11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水峪嘴村,看望慰问受灾群众,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并指出,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着眼长远、科学规划,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、推进乡村振兴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让胡凤才深受触动,激励他更努力地为村民服务。这些年,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将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。
古道边的富民答卷
参与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,只是胡凤才作为基层党员工作的一部分。
“我们村曾是一个有名的穷村。”胡凤才坦言,“1997年刚当村支书时,面对村里困境,我有畏难心理。”后来,村里老干部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:水峪嘴就是一张白纸,就算你没有文化,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一道都是你的成绩。
“于是,我便开始大胆地在水峪嘴村这张‘白纸’上,描绘我们的富裕画卷。”胡凤才自掏腰包恢复废弃采石场生产,不到10年解决70多人就业,还清村集体早年欠债。
2007年,为响应绿色发展号召,水峪嘴村关闭采石厂,开启产业转型。胡凤才觉得发展规划旅游业大有前景,四处奔走争取资源,完成京西古道景区基础设施建设,开建京西古道博物馆等。利用永定河滩农业地,建设种植区,建立柿子冰淇淋工厂,实现农游一体化。
如今,京西古道景区重新开放,2024年“五一”和“十一”假期,共接待游客4万人左右。看着景区里的游客,胡凤才觉得,“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,村子有希望,村民能过上好日子,就是我最大的成就。”
胡凤才的努力得到广泛认可,他是北京京西古道景区管理中心主任,荣获2015年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,也是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这些荣誉和身份是对他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他作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。
胡凤才是无数基层党员的缩影。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、无私奉献,践行党的宗旨,以日复一日的付出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,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,永远鲜艳。
记者:肖一笑(见习)
文字编辑:李彬
新媒体编辑:莫愁
审核:李木元
锦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