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一方面派遣外长访华专业炒股配资网,意图示好,另一方面却在多边组织中频频唱反调;一方面宣称要成为全球南方的领导者,另一方面却让国内专家们愤愤不平。这种表里不一、言行不一致的外交方式,不仅让国际盟友感到困惑,更让印度国内的民众开始不满——连番的外交失误正在将印度推向外交孤立的边缘。那么,莫迪政府这出“变脸戏”还能维持多久?印度的国际信誉还能经得起多少次反复折腾?
7月15日,上海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将在天津召开。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,印度外长苏杰生踏上了五年来首次访华的旅程。原本这次访问应当是中印关系回暖的积极信号,但印度国内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意料——至少五名知名的战略学者齐声批评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。印度战略学者普拉文在《印度快报》上直言不讳地指出,莫迪政府拖了金砖和上合的后腿,错失了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先发红利。
展开剩余84%更让人无奈的是,印度在多边组织中的“双重标准”作风。苏杰生在多个场合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,声称印度要推动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。然而,在实际行动中,印度却屡屡掉链子。最近的一次,上合国防部长会议上,印度公开拒绝签署联合声明,成为唯一一个不愿意背书的成员国。再看金砖国家机制,印度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。2024年12月,苏杰生直接站队美国,明确表示印度拒绝金砖国家统一货币结算。这种一套说辞、一套做法的外交策略,不仅让金砖其他成员国感到困惑,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专家也忍无可忍,公开批评政府“口惠而实不至”。
印度智库的一位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客气地指出:“一个凡事看美国脸色的国家,遇到压力就急于明哲保身,在上合、金砖内部能不拖后腿已算是万幸。”而印度外交政策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对美印关系的过度依赖。莫迪政府将美印关系视为外交政策的核心,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和外交精力,试图通过紧密合作获得技术转让、市场准入和国际支持。然而,现实的结果却远远低于预期。
今年6月,印美贸易谈判再次受挫。印度曾同意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,并增加美国天然气的进口,但却未换来预期的市场准入。7月11日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北京与王毅外长会谈后,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信号,这让印度倍感压力。印度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被边缘化。更糟糕的是,美国公开要求印度与金砖保持距离,要求其在关键问题上配合美国的立场。面对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,印度几乎是立即服软。
当时,还在竞选总统的特朗普曾威胁,如果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搞“去美元化”,一旦他当选,将进行报复。此言一出,印度人立刻感到不安。为了避免激怒美国,苏杰生急忙公开声明,表示印度并无“去美元化”战略,连印度一贯的外交风度也不顾了。这种举动令国内的有识之士感到深深的不满。知名军事战略专家在社交媒体上毫不客气地批评:“为了迎合美印关系,印度在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之间左右横跳,这不仅损害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,还引发了国内的信任危机。”
同为金砖国家成员,巴西在面对美国施压时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,堪称印度外交的镜子。特朗普政府对巴西施压时,巴西总统卢拉明确表示支持多边合作和去美元化进程,展现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感。相比之下,俄罗斯在上合组织中的表现简直就是“教科书式”的示范。俄罗斯不仅积极参与各项合作,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建设性作用。而印度则显得格外不合群。比如在2024年俄罗斯主办的金砖峰会前,印度坚决反对讨论金砖货币支付体系,声称自己首要任务是推动卢比的国际化。然而,凭借印度经济规模和卢比的信誉,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一计划成为金砖货币支付体系的首选。
更令人无语的是,在上合组织的“和平使命-2021”联合军演中,其他成员国积极参与,唯独印度缺席,显然是不合群的表现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在多边机制中的表现。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1.7%,在能源、科技、军事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战略协作。联合国的报告显示,多边合作机制正成为全球治理的主流,金砖国家的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全球份额的30%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印度的外交表现显得格外刺眼。
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痛心地指出:“印度本可以凭借自身优势,在上合和金砖组织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,然而政府总是和盟友站在对立面。”随着2026年临近,莫迪将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,这个“烫手山芋”显然不好接。基于印度此前在上合和金砖组织中的表现,外界普遍对其能否胜任主席国表示怀疑。一个总是依赖美国的国家,在这样的重要位置上,能做到不拖后腿已经是万幸。
印度的专家们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困境做准备。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指出,如果印度不及时调整外交政策,2026年的金砖主席国任期将可能成为一场外交灾难。更糟糕的是,美国特朗普在金砖峰会之后,就找借口对巴西施压,显然对金砖态度不友好,而印度恰好处在这一尴尬的夹缝中,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,成为印度外交的一大考验。
然而,危机中也潜藏着转机。苏杰生此行虽然是被动应对,但也为印度提供了重新审视外交政策的机会。中印关系的改善,或许成为印度外交转型的突破口。关键在于,莫迪政府是否能够做出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,从左右横跳转向脚踏实地。毕竟在多极化的时代,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,合作共赢才是正道。
如果印度能够认清形势,真心实意地参与多边合作,或许仍然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。但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。印度这场外交“变脸戏”告诉我们,大国的梦想不能依赖投机取巧,而是要通过扎实的实力和真诚的合作来实现。在多极化的时代,墙头草式的外交注定行不通,只有真诚的合作才能让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。
你认为印度还有机会挽回外交局面吗?新兴大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策略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呢?
发布于:天津市锦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